故事苏州 | 青玉为胎 刀刻军人风骨头条

// 2022-08-11
侯书业正在雕刻玉器。 受访者供图 以剪影艺术形式雕刻的《萧何月下追韩信》。 侯书业第一件军旅题材作品《报国图》。受访者供图 80后玉雕师醉心军旅题材,为苏州玉雕界带...

  侯书业正在雕刻玉器。 受访者供图

侯书业正在雕刻玉器。 受访者供图

  以剪影艺术形式雕刻的《萧何月下追韩信》。

以剪影艺术形式雕刻的《萧何月下追韩信》。

  侯书业第一件军旅题材作品《报国图》。  受访者供图

侯书业第一件军旅题材作品《报国图》。受访者供图

80后玉雕师醉心军旅题材,为苏州玉雕界带来别样刚强气息

青玉为胎 刀刻军人风骨

本报记者 一苇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云:“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苏州玉雕以“小、巧、灵、精”出彩,历史悠久,一直为各地匠人所叹服。上世纪90年代末,19岁的侯书业从安徽桐城来到苏州,学习玉雕技艺。他巧妙地选取青玉为材,尝试用薄胎工艺雕刻军旅题材作品,为柔润、风雅的苏州玉雕界带来了一股坚硬、刚强的新鲜气息。

■ 桐城青年来苏州学艺

1999年,桐城小伙侯书业结束安徽某美术类中专校的学业,慕名到苏州学艺。循着《天工开物》上那句“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学习工艺雕塑出身的侯书业将玉雕作为今后的主攻方向。他进入师父赵毓琪的玉雕厂,边学边做,开启了长达13年的漫漫学艺路。

最开始接触的,是大件玉石器皿。侯书业常常要处理分量很重的石材,摸清各种工具的用法,日复一日地雕刻,然后出坯。待到技艺日趋成熟,他再尝试雕刻小件作品,像那些扬名海内外的苏州玉雕大师一样,精雕细琢,希求呈现玉器之空灵、温润与典雅。积时累日,他的雕刻技艺越发精进,细节日臻完善,作品也更灵动,更富于生命力。

于是,侯书业开始思考更深层次的表达——玉雕作品的审美情趣。他阅读了大量相关书籍,去全国各地的博物馆鉴赏玉器文物,观摩同行前辈的玉器展览……看得越多,他对苏州玉雕独树一帜的美便领悟得越深,“有一回我去故宫博物院,看到好些个精美的玉器,其中有一套‘苏州玉雕行业祖师爷’陆子冈雕刻的合卺玉杯。看到它的第一眼,我就完完全全地被打动了,那种空、飘、细的美感,很难不让人惊叹。”

打那以后,侯书业越发刻苦,常常在学习中举一反三。雕刻玉材的过程中,他有意识地尝试薄雕技法,将玉材推得很薄,以呈现出玲珑剔透的效果。练得多了,技法也越发纯熟,一块普通的玉料,往往能被他处理得层次分明,表现力十足。

2009年,侯书业首次尝试参与苏州工艺美术大展的竞逐。他精心雕琢了一件名为《深山访友图》的玉山子,技法精湛,展现出文人画般的层次纹理,别具一番江南情致。这位初出茅庐的玉雕新人初试啼声即一鸣惊人,夺得金奖。

■ 青玉薄胎塑铁骨铮铮

“美玉是骨,神韵是魂,有骨有魂的玉雕作品才有生命力。”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雕琢中,侯书业悟出了一个道理,要在大师林立的苏州玉雕圈中脱颖而出,必须找到玉雕的“骨与魂”。

2012年,侯书业离开师父的玉雕厂,成立了自己的玉雕工作室。他找到了苦苦求索的“玉雕之骨”与“玉雕之魂”,即以青海所产的青玉为材料,雕琢军旅题材作品——这样的思路,在崇尚典雅、柔润的苏州玉雕圈尚属鲜见。这位来自桐城的青年玉雕师希冀为苏城玉雕界带来一股不同以往的、坚韧的、刚强的新鲜气息。

何以如此?侯书业为记者释疑:“这和我的成长环境有关。父亲是个军人,耳濡目染之下,我有着浓厚的军旅情结。”玉雕创作是一个由心到手的过程,在侯书业看来,创作即是言说,是用玉雕表情达意,“所以,我希望通过自己的雕刻,把自己对军人的钦佩、对祖国的热爱表达出来。”

在众多的玉材中,侯书业选取了质地细腻的青玉,雕琢出自己的第一件军旅题材作品《报国图》,同时也奠定了往后作品“以青玉为胎,塑铁骨铮铮”的基调。《报国图》将片状青玉雕琢出远近山景,层次分明;前景中的将士刻画得惟妙惟肖,细节处刀法遒劲而浑厚,彰显人物风骨。这件作品让侯书业斩获了2015年中国玉石雕子冈杯暨国际艺术博览会金奖。

之后,侯书业又雕刻了《萧何月下追韩信》,斩获2016年中国玉石雕“子冈杯”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他依形就势,将玉材雕刻至0.8毫米薄,以充分展现明月的通透感。而明月后的房屋,则以剪影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与明月前的人物、高山融为一体。整件作品浑然天成,极富艺术张力。

“青玉特别适宜表现军旅题材,一方面是因为它的颜色,另一方面是它独有的、不透明的质地,适宜展现军人的沧桑与厚重。”侯书业告诉记者,近些年,他还创作了《大汉十三将》《报捷图》等军旅题材的玉雕作品,收获了许多好评。

■ 臻于至善助非遗传承

借助一件件形神兼备的玉雕作品,侯书业在苏州玉雕界越走越远。去年,江苏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暨第十一届“艺博杯”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他凭借玉雕作品《竹林七贤》拿下职业生涯的又一个金奖。

《竹林七贤》仍然选用青玉,以多种技法结合,精雕细琢出竹林中七贤的雅聚情景,他们或对弈或看书或对饮,形神兼备。作品竹枝部分以镂雕技法展现细节,工艺难度极高,侯书业巧妙运用薄雕技法,将在背面雕琢的高山,从正面看上去隐隐约约地呈现出来,表现手法独特,得到专家评委的一致认可。

侯书业告诉记者:“虽然这几年也创作了一些诗情画意的作品,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还是希望专注军旅题材,甚至将视角从古代转向当代,选取一些红色故事、红色人物来表现。”他希望进一步拓宽苏州玉雕的题材面,让更多人知道苏州玉雕在风雅之外,还有更多的可能,“在吴越时期,苏州也有尚武的传统,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也希望用玉雕做一些吴越题材的作品。”

从事玉雕行业20多载,侯书业记得自己雕刻的每一件作品,记得它们的优点与不足。揣着这些过往,他在玉雕之路上不断求索,勇攀高峰。“我意识到玉雕作为苏州极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十分重要。”于是,近年来,侯书业在相关政府部门的帮助下,越来越多地投身于玉雕的传承工作,他希望,这门古老而美妙的技艺,能长久地焕发生机。

来源:姑苏晚报   编辑:古月

1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