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守护联盟”在行动 | 见证历史的碉堡应当受到尊重头条
原有铁丝网遭到破坏,四周杂草丛生,垃圾遍地——
见证历史的碉堡应当受到尊重
□苏报记者 吴涛
今年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5周年。近日,苏州导游景晨在探访抗战遗迹时,发现位于昆山市张浦镇安头村梅家厍的一座抗战碉堡由于缺乏维护,状况堪忧。他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见证过抗日战争硝烟的碉堡会就此消失。他希望通过苏报“‘公益守护联盟’在行动”栏目加大呼吁,让这座碉堡获得应有的尊重。
见证历史的碉堡淹没在杂草和垃圾间
7月23日,苏报记者前往安头村梅家厍,寻访抗战碉堡。附近几位老年村民称,村民们都把这座抗日战争时建造的碉堡叫“炮台”。“很久以前村里有2座‘炮台’,其中一座早在多年前被拆,剩下的那座在村西北方向,被围在几个鱼塘之间。”村民陆老伯说。
然而要找到村民口中的“炮台”,并非易事。附近没有指示牌,苏报记者只能根据村民的指点和景晨拍摄的视频展开搜寻,兜兜转转好几圈,花了1个小时,才在树木和杂草丛之间,发现半个“水泥墩”,正是这座碉堡。碉堡附近,没有任何碑牌,而周围原有的铁丝网围栏已被破坏,旁边的空地上还有酒瓶、易拉罐等垃圾。
拨开树叶和杂草,这座略显破败的碉堡才露出真容,其为砖包混凝土结构,整个顶部呈弧形,占地面积约6平方米。碉堡共有3个射击孔,朝向东和东南侧的吴淞江,碉堡大门大半被埋入土中,人无法进入内部。记者透过射击孔向内部观察,发现里面也塞着不少垃圾。
被列不可移动文物,或属于吴福国防线工事
景晨告诉记者,几年来,他在苏州周边进行过多次对吴福国防线抗战遗址的走访调查,梅家厍碉堡的形制与常熟市辛庄梅李抗日碉堡群和相城区阳澄湖镇的抗战碉堡群相似,射击孔均朝向向东,为日军来犯方向。“另外,有村民称,附近原先还曾有多个碉堡,所以我初步推测这是一座机枪掩体,可能也是属于吴福国防线工事,用来阻击吴淞江上活动的日军船舰。”
据景晨介绍,目前在苏州相城区阳澄湖镇、常熟市辛庄镇和梅李镇,都保留有吴福国防线留下来的碉堡群旧址,其中梅李碉堡群的两座碉堡于2007年6月被常熟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6月,辛庄抗日碉堡群被常熟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相城区度假区(阳澄湖镇)先后对碉堡群周边环境开展了强化整治工作,这些碉堡群目前的保护状况都还不错。
之后,景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移动文物目录江苏卷2-1册》中找到了关于安头村梅家厍碉堡的记录。根据现有的资料,在昆山张浦,很可能只剩下这一个抗战碉堡。景晨认为,碉堡现在的情况很让人担心,既然碉堡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有记录的不可移动文物,那不应该任其在杂草杂树中埋没,希望有关部门能妥善保护。
什么是吴福国防线?这条工事在抗日战争中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苏州作家协会会员、文史军事学者赵恺介绍,根据史料记载,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为抵御日军的进一步侵略,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开始筹划江浙一带的国防工程。有鉴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无险可依,南京国民政府不得不在长江和太湖之间的湖泊水网构筑名为“京沪防御阵地”的国防工事群。
1935年5月起,这项工程正式启动,整个“京沪防御阵地”以从苏州到福山的吴福国防线作为第一道屏障。而在防御主体之上,中国军队构筑了轻、重机枪和轻型火炮掩体(碉堡)等各种半永久性和永久性工事,总量多达几千个,据称是在德国工程兵顾问的协助下构筑的,在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前夕已经基本竣工。“但是,大部分貌似固若金汤的防御工事随着1937年淞沪会战后期中国军队的撤退,还没有经过像样的战斗就被放弃了。”赵恺说。
虽非控保单位,也应获得长效保护
苏报记者从昆山市文物管理所了解到,文物保护有多种类别,首先是《文物保护法》规定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再往下是登记在册的、尚未定级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之下还有由规划和文物部门共同负责保护的历史建筑。昆山市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说,安头村梅家厍的这座抗战碉堡虽然被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但其并不是政府部门公布的控保建筑,主要还是靠属地的文化站等进行日常维护。
对目前该碉堡的状况,昆山市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表示,将派人到现场查看,要求属地管理人员进行清理,并开展下一步保护工作。
很多抗战时期建造的碉堡由于隐藏于荒地或密林之中,在此前多年时间里远离大众的生活,而逐渐被淡忘,进而未能得到充分的保护。对于这一情况,赵恺认为,虽然这条国防线的大部分工事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但是由于这些工事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构筑时的结构特殊,保护现存碉堡对研究当时的军事设防、军事思想有一定的价值,应该好好保护。“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以史为鉴,是这处遗址存在的意义。可以借鉴西欧国家对战争遗迹的保存手法,合理利用这些现存的抗战遗迹,充分借助专家、学者的已有研究,对已发现的碉堡进行资料梳理。然后,通过地图或手册的形式展现出来,让感兴趣的军迷或者文史爱好者方便找到。这些工作还需要相关部门去牵头、推动。”
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工业文化研究中心叶铭教授告诉记者,抗战遗址是物化的历史,是承载抗战记忆的载体。作为一个不动性文物,应该充分重视其作为抗战遗存的历史和研究价值,确定和完善分级保护制度,要落实到人或者一个组织加以管理,构建抗战遗存的长效保护机制。同时,要利用好这些抗战遗存,充分挖掘其历史内涵,根据不同内容和保护等级开展各种类型的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群众对抗战精神的沉浸式体验。
来源:苏州日报 编辑:古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