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与古城的对话:苏州学子走进丝绸博物馆,探寻焕新之路综合

// 2025-08-20
为深入学习践行 习近 平 总书记 在苏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青年学生立足苏州古城实际,在社会实践中深化专业认知、增强使命担当,古城焕新实践团近日走进苏州丝绸...

为深入学习践行习近总书记在苏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青年学生立足苏州古城实际,在社会实践中深化专业认知、增强使命担当,“古城焕新”实践团近日走进苏州丝绸博物馆,开展了一场融合历史感悟与现实调研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之旅,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让青年学子在实地走访中感受苏州作为“丝绸之府”的厚重历史,思考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展柜前观摩古代丝绸文物

实践团成员在博物馆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系统参观了馆内陈列的古代丝绸文物、传统织造设备以及现代丝绸工艺展示区。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精美的古代丝绸纹样,从汉代的云气纹到唐代的宝相花,从宋代的缠枝牡丹到明清的龙凤呈祥,每一件展品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审美。同学们驻足在展柜前,仔细观察丝绸的质地、色彩和织造工艺,不时发出惊叹。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古代丝绸的制作过程,从养蚕、缫丝到织造、染色,每一步都体现了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坚守。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观摩传统织机展区

在传统织造设备展区,同学们看到了一台台保存完好的传统织机,有的甚至还可以操作演示。一位同学尝试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体验了简单的织造动作,深深感受到了传统工艺的复杂与精细。“原来每一寸丝绸都来之不易”,她感慨道。织机上纵横交错的丝线,仿佛在诉说着千年来苏州丝绸工匠的匠心独运和持之以恒的追求。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交流

现代丝绸工艺展示区则展现了丝绸产业的创新发展。高科技织机、数码印花、智能设计软件等现代技术的应用,让传统丝绸焕发出新的生机。同学们与博物馆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丝绸在时尚、家居、艺术等领域的跨界融合与创新应用。大家纷纷表示,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不仅提升了丝绸产品的附加值,也为丝绸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

习近总书记在苏州考察时指出,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城焕新”实践团以此为指导,不仅聚焦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调研,更注重挖掘苏州作为“百馆之城”的文化资源优势。本次走进丝绸博物馆,正是将思政课堂搬到历史现场的一次生动实践,让学生在行走中学习,在实景中感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观摩丝绸旗袍

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特别留意了博物馆在文物保护、展览设计、公众教育等方面的创新做法。例如,博物馆利用多媒体技术复原古代织造场景,通过互动屏幕让观众虚拟体验丝绸纹样设计,还开设了青少年丝绸文化研学课程,这些举措都体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活化利用。实践团成员与馆方工作人员就“博物馆如何吸引年轻人”“丝绸文化如何走进日常生活”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调研,不仅增强了对丝绸文化与工艺的直观认识,更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大家将结合城市规划、文化遗产保护等专业知识,撰写调研报告,为苏州古城的文化传承与有机更新建言献策,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接下来,“古城焕新”实践团将继续深入苏州古城多个片区,开展系统性调研与社会服务,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助推古城焕新的青春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在江苏的实践贡献智慧与活力。

图为“古城焕新”实践团成员全体合照

(来源:“古城焕新”实践团  编辑:晚秋)

1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