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遗产也是保护乡愁”品苏州

// 2021-02-26
单霁翔给苏州的观众做文化讲座。 实习生 杨心砚 摄 单霁翔:希望苏州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起到更大引领作用 本报记者 罗雯 实习生 杨心砚 昨天下午,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

 单霁翔给苏州的观众做文化讲座。 实习生 杨心砚 摄

单霁翔:希望苏州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起到更大引领作用

本报记者 罗雯 实习生 杨心砚

昨天下午,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带着自己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思考,给观众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华文化的忠实守望者”的讲座,他结合曾在故宫工作的实例与苏州园林、京杭大运河等文化遗产案例,给大家带来一次生动有趣的分享。

“保护遗产也是保护乡愁”

“今天早上我在园子里遇到一个83岁的老大姐,她说自己逛拙政园足有1000多次,我以为她住在这条街上,其实她住得并不近,只是喜欢这个园子,园林已经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还主动担任‘导游’,介绍着一草一木一窗和她认为最美的景致,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园林的热爱。”单霁翔用生动事例向观众分享起自己的经历,并表示,苏州人之所以难舍家乡,就是因为有这样高品质的生活,有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在发挥着作用,保护遗产也是保护乡愁。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宅园合一”的苏州园林不仅是江南建筑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华文化的翘楚和骄傲。单霁翔说,在今天的苏州古城,仍然保留着这些美丽的遗产,这离不开苏州对古城、古典园林乃至大运河保护所倾注的心力。同时,他还详细说明了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整体思路,列举出16个方面的保护内容,包括沿线自然景观、历史遗存、古城景观、建筑景观、运输景观、文化多样性景观、宗教景观、河道景观等。

“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为苏州服务,而且为国家很多地区的发展服务,从吴门四家到苏工苏作,从文化到经济,都作出了不少贡献。”单霁翔解释,故宫中许多藏品,都来自苏州。“故宫珍藏的名人字画中,苏州籍的名人占了很大比例。其中,吴门画派开山鼻祖沈周的绘画作品就有220件,文徵明、仇英的书画也分别达180件、105件。”他还提出期望,希望苏州在世界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方面能在全国起到更大的引领作用。

“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曾经的故宫,馆舍虽大,但是很多区域都未开放,馆藏虽丰,但是99%都沉睡在库房中,观众虽多,但游览的也多是中轴线的景观。北京紫禁城曾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是中国最伟大的建筑群。单霁翔一开始就认为,它需要重放异彩,让民众重新感受到它魅力,让故宫这一伟大的世界文化遗产逐渐走进人们生活。

为此,故宫定下了“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的目标,并开展了为期3年的环境大整修。“过去不开放的区域杂草丛生,我进去的时候老员工叮嘱我,你一定要大喊两声再进去,否则踩着小动物了,你尴尬,小动物也尴尬。”单霁翔用诙谐的段子描述了过去环境的“原生态”,他说,不该长草的地方一根都不能有,包括屋顶。“过去我们屋顶长了很多杂草,屋顶生态环境‘很好’,但是对古建筑来说,杂草生根后会侵毁瓦顶,瓦松动就会灌水,梁架便会遭殃。”

除了户外,满室“珍宝”的几千个房间也是整治的重要空间。“过去有许多文物零散地存放在各个房间中,曾经故宫卸下的门窗堆在通道上,曾经收藏文物的大箱子杂乱堆置于库房内。”单霁翔说,要进一步扩大故宫的开放空间,就必须将这些文物进行清理、修复、归纳,并专门保管起来,随后故宫再对这些房间进行修缮、整理、开放,通过3年努力,故宫9371间房子一下子焕发出新的神釆。

“要使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

故宫结束3年大整修后,其开放区域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至今已有80%的区域对游客开放。故宫观众人流量也在2019年达到顶峰,据统计达到1933万人次,成为全世界观众来访量最多的一家博物馆。

“最令人惊喜的是35岁以下的年轻观众多了,过去我们年轻人的比例不到30%,这次突破了50%。”单霁翔表示,年轻人开始喜欢古老的紫禁城,喜欢正青春的故宫博物院,他们不是为旅游参观简单来走一趟,他们为参观特定的展览而来,为参加特定的文化活动而来,故宫逐渐成为年轻人休闲、娱乐、社交的场所。

单霁翔曾表下决心,要使故宫文化遗产真正能够活起来,如今也正在实现。讲座上,单霁翔还对当代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提出期许,他认为年轻人应该多向前贤学习,向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从中汲取力量,树立文化自信,这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必要。

此外,对于新时代博物馆的发展,他表示,博物馆需要深入挖掘馆藏资源,突破收藏、展示、研究的限制,主动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开拓思路,寻求现有资源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让博物馆更加接地气。

(来源:姑苏晚报,编辑:海海)

 

1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