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合肥=苏州?按GDP算,没毛病
2021-01-27
新华社资料图。
当合肥、南通为迈入“万亿俱乐部”欢欣鼓舞时,苏州GDP正式迈上2万亿元的新台阶,不愧“最强地级市”。
2020年,苏州的经济数据不错。苏州外贸总额突破2.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占江苏省比重为50.2%,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上海、深圳、北京之后,名列第四位。2020年苏州新增上市公司28家,至此,苏州共有境内上市公司144家、境外上市公司36家,合计180家。苏州144家A股上市公司的合计市值,已突破万亿大关;2020年,苏州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三。另外,日前住建部发布2019年城市建设统计年报,苏州城区人口超552万,成功晋级“特大城市”。
但苏州人很清醒:苏州拥有3万多亿元的工业底盘,但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新的问题一直存在,尤其是产业“新”的氛围不浓、长势不足。苏州数字化产业建设上存在着诸多短板,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的融合度还不够。苏州制造业总体看偏重于传统,呈现出对外依存度高、缺乏创新和核心技术等特征。这导致苏州尽管拥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然而却对上受制于天花板,难以收获高端红利;对下则易遭外界经济环境变化的波及。在互联网企业百强榜单上,苏州的上榜企业仅同程旅游1家。相比其他城市,苏州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更加迫切。
前段时间的苏州两会,会场内核心议题之一,就是产业智能化、数字化。“我建议,在苏州市开展数字化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的实践区、数字化苏沪融合的创新创业示范区、全国营商环境建设的先行区、数字化创新创业孵化载体的集聚区等‘四区’建设。”苏州市政协委员郑炜围绕苏州数字经济发展,提交了《关于推进苏州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
苏州也有优势。目前,苏州的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产业位居全国前列,2019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3300亿元,苏州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更加扎实。另外,苏州是全国首批5G网络试点城市、央行首批数字货币试点城市、江苏省首个区块链产业发展集聚区。今年,苏州将确保完成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5000个,三年实现苏州1.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去年12月4日,阿里巴巴在苏州的16个项目启建;2021年1月4日,苏州与华为签署协议;1月8日,苏州与腾讯战略携手,腾讯将在苏州设立长三角区域首个数字产业基地。
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由“产业”竞争向“产业生态”竞争转变的趋势日益明显。苏州工业门类齐全,有很好的产业生态基础。与此同时,苏州的纳米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已经具备很好的基础优势。要把这些基础里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一靠“嗅觉”,二靠“定力”。
嗅觉即科学预判。2021年,苏州立足数字化转型升级这一战略基点,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对苏州制造接入苏州智造的“模式”和“途径”,对“能带来高端产业、高附加值、高回报率”的项目,都要有预判。定力即知道自己“弱”、“强”在哪。苏州在招引项目的过程中,充分考虑项目间的关联度和互补性,坚持“缺什么补什么”“什么短加什么”,拿出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精准招商方案,争取招引实施一批有利于建链、强链、延链、补链的项目。
(来源:腾讯新闻客户端“甬派”自媒体,版权归作者所有 编辑:海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