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综合 > > 正文

【青春“三下乡”】“走进甘薯科技小院,助力乡村振兴”

2024-09-02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引领广大青年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今年暑期,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走进甘薯科技小院,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来到徐州贾汪甘薯种植基地,围绕甘薯产业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学习调研和宣传推广活动,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一、走访调研第一课:躬耕小院学农务,争做高质新农人

实践团跟随“全国农业杰出实用人才”、“江苏省劳动模范”、贾汪甘薯科技小院负责人袁起先生走进甘薯基地,深入学习小院特色产品和运营模式,了解甘薯从“保命粮”转为“保健粮”的发展过程。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实践团了解到新农人袁起先生,放弃大都市生活条件,返乡躬耕甘薯产业,用实际行动实现了当地甘薯标准化、机械化种植、优质种苗繁育和特色产品生产,让实践团体悟到“自找苦吃”的宝贵劳模精神。

团队成员深入田间地头,在薯农的带领下体验甘薯种植养护过程,收获劳动的乐趣。与薯农的交谈中,实践团了解到薯农们种植中的困惑:一是优质甘薯品种数量少,无法满足育种的需求;二是脱毒苗的种植应用率低,脱毒苗繁育技术掌握程度不高。针对收集到的种植困惑,实践团成员及时开展讨论会,寻求专业老师支持,制定实践帮扶计划,开展常态化服务。

二、惠农宣讲第一课:科技实践领发展,多样宣讲润心田

带着前期收集到的种植困惑,实践团依托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薯科研实验室,在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生物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李宗芸教授的指导下,探究甘薯种植培育的科技难点,形成一个针对性解决方案。结合学习成果,团队成员开展了系列惠农宣讲,介绍甘薯的种植小技巧,解读电商带动发展的案例,让创新理论和科研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切实解决薯农生产中的困惑。

三、电商助农第一课:电商搭桥连视野,薯业发展拓新途

近年来,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电商已成为助推“三农”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实践团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走访,了解到一种独特的甘薯作物——菜用甘薯,与普通甘薯相比,它只长叶不结“果”,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享有“蔬菜皇后”的美誉。团队成员在种植大棚内,创意性地开展助农直播,与广大网友共赏菜用甘薯的独特魅力。此外,妙用谐音,在小红书平台上发布“当小红薯遇到小红书”系列宣传文案,趣味横生的文案赢得了广泛的关注与好评,为小院产品的推广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手绘乡村第一课:笔绘薯乡助新村,青春服务促发展

习近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尤其强调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盛夏阳光下,团队成员头戴草帽,围绕当地甘薯文化,以满腔的热情为笔,以无尽的想象为墨,在种植基地的白墙上栩栩如生地绘出一幅薯田劳作耕收图,从锄地播种到提篮收薯,画中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面文化墙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展现了农耕文明与现代化生产的碰撞;还成为了宣传甘薯文化的一张崭新名片,向田间的薯农传递收获的喜悦,向来往的游客旅人介绍甘薯种植故事,用艺术美学体现时代风貌,用无声画作讲述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五、红色寻访第一课:传承运河红血脉,赓续青年报国志

徐州是一座红色之城、英雄之城,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厚的红色文化。为强化爱国意识,赓续红色血脉,实践团来到贾汪甘薯基地附近的运河支队纪念馆,深度调研苏鲁边界运河支队抗战史,重温峥嵘岁月,激发爱国热情,唱响祖国建设主旋律。阅读历史故事,观摩宝贵物件,了解抗战历史,红色文化的熏陶,为实践团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也为甘薯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团队成员实践感悟

王克拉: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我亲历了甘薯与乡村振兴的紧密相连。从田间调研到电商助农,每一步都饱含汗水与收获。与农户的深入交流,让我深刻体会到他们的辛勤与不易;电商平台的创新尝试,则让我见证了科技与农业的完美融合;手绘乡村的温馨场景,更是让我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无限热爱。这次实践,不仅增长了我的见识,更锤炼了我的意志。我深知,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汤灿:本次实践中,我找到了连接梦想与现实的桥梁。从甘薯田的劳作中,我体会到了农民的坚韧与乐观,那份对土地的深情厚谊让我动容。电商助农的新尝试,不仅拓宽了甘薯的销路,也让我看到了科技赋能农业的无限可能。手绘乡村,每一笔都蕴含着我对这片土地的美好愿景,希望它能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红色调研,则让我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明白了责任与担当的重量。这次实践,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也是一次成长的飞跃。我将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继续前行,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次社会实践中,团队成员用实际行动诠释青春担当,不仅为甘薯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更以独特的视角,绘制出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团队开展的常态化服务初部解决了薯农甘薯种植的困惑,有效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运用专业所学服务生产实际,形成“学思践悟”闭环;线上系列宣传不仅为小院开拓了宣传渠道,更有效提升了品牌热度,为小院、薯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文化墙的绘制已成为当地崭新的宣传名牌,已被徐州日报等媒体报道。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展望未来,实践团将继续秉承初心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之中,为实现农业强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供稿: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编辑:晚秋)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