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教育 > > 正文

如何打好学段衔接组合拳

2022-07-18

  商场随处可见的学段衔接课程广告。  记者 李静摄

商场随处可见的学段衔接课程广告。记者 李静摄

本报记者 李静 徐靖怡

暑假里,苏城部分家长开启“鸡娃”模式,为孩子翻教材、找讲师,提前学习一年级、初一年级课程。教育专家表示,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习惯,家长应多关注孩子的行为特点和接受能力,激发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成长环境,缩短入学适应期。

暑期“鸡娃”账单超2万元 家长制课表做好学段衔接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小学则以课堂为主,不早早规划幼小衔接内容,孩子进入小学,肯定不适应。”陈女士的儿子今年9月即将升入小学一年级,从大班起,她就为孩子报了拼音、硬笔书法、珠心算等一系列幼小衔接课程。暑假一到,她又为孩子报了英语强化班、科学实验班,同时还在线上报了语、数、外三门学科课程,生怕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暑假刚过两周,我已经为孩子花了2万多块钱了。”陈女士说。

“难得小学毕业没有暑假作业,没想到妈妈给我布置的作业比以往学校老师布置的还要多。”文文是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的小学毕业生,她原本和父母约定,小升初考试一结束,他们全家就一起出去旅游,但是当文文的妈妈得知孩子的同学们都在家里提前学习初一年级课程后,她立即借来了初一年级上学期的全套教材和教辅材料,并和两个家长组团,为孩子请来了一对三家教,每周四次集中为孩子们辅导。

早晨7点40分起床,8点吃完早饭,8点10分准时开始背诵文言文、背诵英语单词、做数学题,中午还要练字……文文表示,妈妈为她制作了一张非常充实的课程表,如果严格按照这张课程表度过暑假,她将比以前上学时还忙碌。“妈妈说如果暑假表现得好,就会在8月底带我出去旅游。”文文说。

也有一些家长不认同“鸡娃派”家长的做法。吴江区居民庄先生的儿子马上读一年级,幼儿园毕业后,他就把孩子送回了老家,让孩子跟着老人学做农活。他认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提前掌握小学内容,会助长孩子在课堂上的自满心理,使得孩子不爱倾听从而影响专注力,降低学习质量。“什么年纪就做什么事,孩子难得有个暑假,还要拼命学,图什么?”庄先生说。

一年级新生会简单拼读即可 生活及心理适应能力更重要

“小学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一方面努力引导一年级新生完成身份转换,同时也致力于帮助准初中生培养学习自主性。”苏州市善耕教育集团勤惜实验小学教导处主任胡敏介绍,该校在新生入学前安排了体验日,以此建立孩子与校园的联系。与此同时,学校还依据新生心理需求,设计了为期2周的融合衔接课程,如“结交新朋友”“养成习惯”等,帮孩子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节奏。在学习上,一年级新生能掌握简单的书写能力和拼读、阅读能力即可,在生活上,家长要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相比小学,初中学习无论从知识的深度广度,还是完成速度上,都是一个分水岭。”勤惜实小副校长恵蕙介绍,集团为此与草桥中学等单位携手,以小初衔接课程为抓手,从课程教学、教师研训、评价改革等各方面开展合作,帮助六年级学生提升学习自主性,做到触类旁通。这个暑假,学校毕业班的老师们还为学生留了一份特别的作业,包括自主观看“苏·慧”线上学习小初衔接内容、自主阅读好书、参加天文图文创作大赛等,为进入中学学习做好准备。

“从小学进入中学,学生的身心发展开始由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小升初阶段,家长除了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更应关注孩子在心理及生活方面的适应能力。”苏州市吴中区碧波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钱玉兰介绍,家长应积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角色的改变,学习与他人沟通的技巧,并通过观看新学校的宣传片等方式,让学生爱上并尽快适应新环境。生活方面,学生应利用暑假,多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责任意识,尤其是住宿生,更应多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在学习方面,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学生可以利用暑假,结合自己的兴趣,阅读初一年级课内推荐名著。同时今年颁布的新课标,将文化自信列于核心素养之首,学生可以阅读这类主题的相关书籍。此外,学生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强化一下自己的弱势学科,而非密集地报培训班。

如何缓解升学中的家长焦虑 家校共育缩短入学适应期

“所有的担心都源自家长,如今该上二年级了才发现,之前幼升小时的焦虑完全没有必要。”吴江区江村实验学校子航同学的家长朱先生说。针对升学中家长的焦虑,勤惜实小德育处副主任潘雅靖介绍,很多家长担心入学后孩子跟不上大部队,但从往年的情况来看,经过适应周,新生们都能顺利完成过渡。

“家长出于焦虑,提前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这种做法本身并没有错。但在教育的过程中,要避免填鸭式的揠苗助长,而应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增加孩子的知识储备,同时训练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副校长陈敏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习惯,家长与其为孩子报众多的幼小衔接班,把孩子带进无休止的课外培训和强化训练之中,不如多关注孩子的行为特点和接受能力,鼓励孩子认真倾听,训练孩子的专注力,激发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与此同时,家长还应多引导孩子大胆发言,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增强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比如可以为孩子制定洗袜子、铺床被等一系列小任务,引导孩子自己做计划,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使得他们的双手和大脑得到协调发展。

陈敏介绍,为了让幼儿园的孩子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该校还开展了“家校共育”促成长活动。学校为新生家长开展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引导新生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帮助家长和孩子做好新学段的适应和准备工作。同时,该校还与周边幼儿园开展了互动活动,小学老师会去幼儿园开展交流活动,告诉孩子们小学与幼儿园在作息、习惯等方面的一些不同,引导孩子逐步作出调整;而幼儿园的孩子们也会走进小学校园,通过实地参观体验,让他们对如何成为一名小学生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多措并举缩短入学适应期,帮助孩子们尽快适应新的成长环境。

来源:姑苏晚报  编辑:古月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