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路上,苏州正努力向全国提供经验
2022-07-04
道路两侧,田间地头,工程车穿梭清理积存垃圾;背街小巷,干部群众清理乱贴乱画;房前屋后,村民清理乱堆乱放、争建美丽庭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这是时代的呼唤,是人民的期盼。
苏州市将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阶段性目标,全市上下坚定信念、凝心聚力、勇于担当,加快探索实践,努力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经验、贡献力量。
近年来,苏州统筹各方力量、加强政策创新、强化责任担当,坚持不懈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奋力打造“让城市更向往”的乡村振兴“亮眼名片”!鱼米之乡“靓丽颜值”持续刷新,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江南水乡“独韵”画卷展现在世人眼前。
五级书记把稳“方向舵”
细耕“责任田”,架起“连心桥”
聚焦乡村建设,把稳“方向舵”, 细耕“责任田”,架起“连心桥”。近年来,苏州坚持以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干群同心,立足本地区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坚持高位推动,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实现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巩固“上下齐抓、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形成了“市级协调指导、市区组织推进、镇村全面实施、村民充分参与”的四级工作网络体系。建立市领导挂钩联系乡村振兴工作制度,22位市委、市政府领导各挂钩联系1个乡镇,落实乡镇主要领导挂钩制度。
查摆问题,查漏补缺,理清思路,整改落实,书记、市长也不是例外!苏州始终坚持问题收集“从群众中来”,工作成效“到群众中去”,将群众满意作为问题解决、责任落实“验收、销号”的重要标尺。
领导领着干、干部抢着干、群众跟着干,这就是这便是“苏州经验”!苏州各地区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张家港市成立86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支部;常熟市不断完善市镇村三级干部联动联促机制,制定党员干部“宅前屋后三包”示范制度……2021年,苏州市79个乡镇153名党政主要领导挂钩192个村庄,参加劳动1822次;1074名乡镇班子成员挂钩1616个村庄,参加劳动10234次;7496名村干部包干片区。
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暖民心,用脚步拉近干群距离!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不断巩固提升农村群众生活水平、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干群关系进一步拉近,打通乡村振兴落实“最后一公里”,架起干群“连心桥”。
环境评比“红黑榜”
打造人居环境整治“昆山样板”
“过去,河水都是一股馊臭味,夏天气味更重,在家关上门都能闻得到。整治后,水清了、景美了,我和老伴晚饭后都要在这里散散步、遛遛弯。”站在昆山周市镇市北村村口的“幸福桥”上,78岁的陈叙根喜滋滋地叙说这些年村里的变化。
实打实的成绩离不开硬碰硬的考核,“红黑榜”催得人居环境大变样!通过“红黑榜”,村干部就能直观看到“瓶颈”在哪儿,进而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白天做创建,晚上做群众思想工作,用15天打造了一个昆山市最早的‘红榜村’。营造出了清洁河道、清洁村庄、清洁家园、美丽田园、美丽生活、美丽心灵的‘三清三美’宜居市北。” 市北村党委书记吴根平说。
2019年7月,昆山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昆山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考核办法(试行)》,从相关部门人员组成专班,通过“两随机三结合一公开”的方式每年对所有自然村开展4次以上检查,每月、每季度、每半年对自然村、行政村、区镇进行“红黑榜”公示。
直接“晒成败”,无论上“红榜”还是“黑榜”,都有压力。评出的红榜村,仍要继续查漏补缺、再接再厉,以此保持荣誉,长效管护到位,为其他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提供示范观摩学习的范本;上黑榜的村要积极找出症结所在,破釜沉舟、抓紧整改,争取早日蝶变。一次评比不是终身成就,“淘汰制”掀起比学赶超争上“红榜”的热潮。
而“榜单”不仅仅是一张纸,动真碰硬的实招正是“红黑榜”考核方案的威力所在。根据考核方案,昆上市对列入“红榜”行政村村干部予以10万元奖励,对列入“黑榜”行政村村干部则进行扣减奖金、诫勉谈话,甚至免职,做到“奖得心动,罚到心痛”。
一个个“黑榜村”脱“黑”,一个个一般村变“红”,一个个愿景变为实景。截至目前,昆山已公布“红黑榜”46期,累计创建苏州市农村人居环境示范镇5个、示范村46个,示范镇、村总数均位列苏州第一。
敢于创新、争先创优的昆山,始终坚持以“红黑榜”考核机制为引领,不断创新出台“进步奖”激励机制、“领导挂钩”“美丽庭院”责任机制等配套机制,逐渐形成一整套可推广、可复制的“机制矩阵”,推动美丽乡村由“盆景”汇聚成“风景”,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融合发展新格局,打造人居环境整治“昆山样板”。
凝聚乡贤力量,细化评比考核
助力“千村美居”长效管理
常熟的“千村美居”工程获评“2020苏州十大民心工程”,是让农民受益、农村变美的常熟实践。三年来,全市“千村美居”等各级各类美丽乡村实施村组累计达3085个,实施覆盖面超65%,累计完成投资34.5亿元。
人居环境整治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成效仍需巩固,扎实推进。如何充分调动农村居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是常态长效的关键所在。
常熟陈塘村南小泾红色乡邻先锋站的一间办公室里,时常会传出“争辩声”。原来,乡贤们正组织几名村民,围绕村庄道路修复、车辆停放位置、生活垃圾处置等问题进行协商调解。
陈塘村推行“党建引领,村民自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引导,良性互动,村庄长效管理机制的运行初见成效。26名新乡贤自主捐资,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建成红色乡邻·陈家段先锋站,设置村民议事厅等功能室。如今,陈塘村的有益探索,已推广到常熟多个村庄,村委将建好的村庄逐个移交给村民来管理,真正做到“建一个,管一个,靓一个”。
“谁家宅前屋后环境整洁,获得的相应积分就高,届时可以用获得的积分来文明银行兑换生活用品。”陈塘村将村庄环境长效管理纳入“星级文明户”考核评比内容,制定“星级文明户”评比考核细则和奖惩细则,以户为单位实行“积分制”管理。同时,建立“文明有礼”积分奖励机制,将原先付给保洁公司的村庄保洁经费6万元提取出来,作为奖励资金,通过月考核、季评定、年表彰,激励村民落实包干责任。
从“我来建”到“我来管”, 70多岁的老党员、年轻的后浪,都主动参与到美丽乡村共治共享中来,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越来越高,一个个“最美乡贤”、一家家“星级文明户”、一座座“美丽庭院”应运而生,“蓝图美、景致美、自治美、人文美”的美丽乡村协奏曲正在全面奏响。
打造乡村振兴“巾帼引擎”
以庭院“小美”助推农村“大美”
篱笆栅栏围筑小院,乡土砖材铺就道路,经济实惠的果园、可食用的蔬菜代替了“村庄绿化”,一处处农家庭院成为点缀村庄的一道道美景,彰显着勃勃生机,而这样的美丽画卷在如今的“人间天堂”苏州可谓是随处可见。
在常熟梅李镇天字村,村民顾文燕家的后院十分引人注目,黄杨、罗汉松、六月雪、五针松、雀梅……把小院装扮得别有特色。不仅如此,她还把庭院美景带出自己“小家”,“承包”了屋后100平方米左右的公共花坛,结合周边环境栽上形态各异的黄杨树,让原来杂草丛生的花坛焕发生机。“走在这里有种移步换景的感觉,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公园美景!”这是村民们对公共花坛的一致评价。
在美丽庭院创建的过程中,广大妇女既是建设的主体,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以一名妇女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多个家庭,传帮带的连片效应在苏州已然显现。
走在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中,不少人家的门口都挂着“美丽庭院”的标识。沿着求知弄往里走到底,有一幢临河而建的三层小楼,门楣上写着“上善若水”,走进盛开着月季花的小院内,便到了“妇女微家”女主人周小芳家中。她家总是门庭若市,周围的邻居会聚到这里一边喝茶吃点心,一边交流养花心得。“美丽庭院给我们带来了幸福感,我们会努力把它打造得更好,希望有更多人一起来体会这种幸福。” 周小芳说这是开弦弓村全体妇女的心声。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是乡村振兴的幸福底色,近年来,苏州持续推进“美丽庭院”建设,以庭院“小美”扮靓乡村“大美”。苏州市妇联充分发挥广大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党政所急、群众所需、妇联所能”的三维结合点上,带领广大妇女和家庭积极参与美丽庭院建设,多措并举丰富巾帼行动的时代内涵,打造乡村振兴“巾帼引擎”。
2021年,苏州全市动员79.76万人次志愿者、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39089场次,合理、规范张贴宣传标语6.91万条。认定苏州市美丽庭院示范村10个、美丽庭院示范户100户、美丽庭院1900户,累计建成市区两级美丽庭院示范户56361户。
从 “几村美”到“村村美”,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从“环境美”到“生活美”、从“外在美”到“内涵美”,“美丽庭院”成为绽放在“美丽乡村”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闲田荒地”变“美丽菜园”
扮靓乡村“颜值”,丰富家庭“菜篮子”
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日子里,生活日常最关心的便是一日三餐。“隔离在家也能吃上新鲜蔬菜,有蚕豆、韭菜、卷心菜、莴笋,都是美丽菜园里种的,完全安心了。”在常熟市辛庄镇平墅村田间地头,村里的蔬菜采摘、蔬菜配送志愿服务队,将新鲜蔬菜从美丽菜园的田头摘起、分装。2021年,平墅村整村推进“美丽菜园”创建,将农户房前屋后散乱的小菜园进行翻新。疫情期间农民房前屋后的“美丽菜园”成了家庭“菜篮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只是常熟,苏州不少乡村的“闲田荒地”都成为了蔬菜应急保供的重要力量。疫情期间昆山市787个“美丽菜园”日均蔬菜收获量130吨,占地产蔬菜总量的56.5%。村民不仅蔬菜可以自给自足,还会邻里之间相互赠送。农户房前屋后这小小的“一方菜园”既增加了田园乡野味道为美丽乡村加分,又让农民自家菜篮拎得更稳、更安心,“一方菜园”成为“邻里和谐”的新纽带。
“闲田荒地”是煞风景的存在,通过清理翻新改造进行资源整合、变废为宝,房前屋后脏乱差的环境大大改善,同时全面释放土地资源。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整合资源、延伸内涵,一片片整齐的菜园美得令人惊艳,各类蔬菜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美丽菜园”建设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餐桌,更扮靓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了村庄颜值。
2021年,苏州市开展“美丽菜园”创建活动,截至2021年年底,全年新增市级“美丽菜园”示范村10个、优秀村10个,面积3200亩,各级创建“美丽菜园”12.58万亩。目前,苏州全市“美丽菜园”覆盖率达到76%,年底将确保实现自然村全覆盖。
“美丽菜园”是菜园是景观,可以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如建设开心农场、市民农园等传统休闲农业园区;通过将居住地与“美丽菜园”相结合设计“田园”社区,可以给来乡村旅游度假的城镇家庭提供全新体验,“美丽菜园”已然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道新风景。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共享农庄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400多年前,冯梦龙在诗歌里写道:“买只牛儿学种田,结间茅屋向林泉。”如今,漫步在如诗如画的苏州相城区冯梦龙村,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村民生活幸福充实,处处展现着乡村振兴的靓丽景致。
在冯梦龙村冯埂上66号,有一处游客聚会、休闲和住宿的场所,名叫“明朝朋友四方馆”,这里的水榭楼台、明式庭院和掩映的木门,都似在讲述着动人的田园故事。柴扉外,小桥流水环绕,粉墙黛瓦掩映,意境美不胜收。周末,约上三五好友,离开都市喧嚣,来看看田园景致,收获别样的乡村体验。
如果说整洁干净是幸福生活的前提,那么文旅产业则是乡村潜能的激发。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苏州开启了共享农庄的实践探索。苏州共享农庄以涉农经营主体为载体,以特色农业、乡村民宿为基本特征,构建农田、农产品、土地、房屋、环境、农庄、资源等要素共建共享共赢机制,打造集创意农业、休闲度假、文化传播、旅游观光、农耕体验等农文旅融合为一体的乡村产业综合发展模式。
近年来,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冯梦龙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冯梦龙”文化内涵,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休闲农业+农耕文化+乡村民宿”为核心,充分发挥冯梦龙村特色农业产业优势,融合农事体验、农耕文化、乡村民宿、农家餐饮、田园观光等要素于一体,努力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冯梦龙书院、卖油郎油坊、四知堂、广笑府……配套农耕文化园,使游客更加直观感受和了解冯梦龙文化,并配套提供亲子娱乐、户外烧烤、老土灶体验、农事体验、农产品文创产品展销等多种形式的休闲服务。
美巢驻凤!自然环境优美、人文特色鲜明、建筑风貌独特的“美丽乡村”,增强了企业投资、项目落地吸引力,充分激发乡村振兴发展的蓬勃动能。目前,太仓沙溪镇和乡伴集团携手打造的香塘艺术田园亲子度假村项目已接近尾声,而风靡全球的布朗熊也将“落户”到了沙溪镇香塘村。超有格调的露营生活方式,独具一格的主题化多元度假场景,与太仓地域文化深度融合,一场乡村里的野营盛宴将在沙溪镇香塘开启。
作者: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