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旅 > > 正文

江南如画,画上江南

2022-06-25

6月13日至17日,由中国油画学会主办,江苏省油画学会、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的“江南如画 沧浪远眺”全国油画名家邀请展苏州写生活动邀请了江苏省内十四位油画家一同来到苏州,先后在沧浪亭、耦园、拙政园进行写生采风,于园林中画园林,感受江南如画,创作画中江南。

,时长

“江南如画”这一品牌自2015年永久落户苏州美术馆起,一直专注于艺术创作与江南地域文化特色的结合。正如陈世宁所言“江南如画”以地域为名,但艺术创作不仅仅是再现地域特色,也应该将江南的文化底蕴、江南的精髓、江南的历史在油画中有所表现。

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江苏省油画学会主席陈世宁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之美,使每一个到过江南的人都难以忘怀,而第一次来到江南的人也会被江南之美所深深震撼。此次参与写生创作的油画家们虽居于江苏,却也是从天南地北汇聚于此,陆庆龙就谈到他们其中许多人并非生于江南,来到园林画江南,经过苏州这片土壤的滋养以后,画的画面也会显得比较温润,有一种特别的亲和力。

 

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陆庆龙

 

园林的每一处均美,每一棵树、每一块石,每一个角落都是艺术化的作品,金捷说道在园林里创作其实需要艺术家有非常明确的艺术观念,才能把众多呈现在眼前的精美的艺术元素进行整合再创作。

此次写生,画家们的脚步自沧浪亭始,是为致敬苏州美专建校百年,而苏州美专当年的旧址便在沧浪亭。百年前,颜文樑先生也曾于此带领师生进行写生。如今重走先辈艺术家之路,于清风绿意之中与先辈隔着时空遥遥相应。

 

 

时卫平一边画一边感叹道作为一个当代的画家,来画沧浪亭是非常有意义的,沧浪亭既是苏州最早的园林,也曾作为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的校舍,来到这里,回顾了吴文化,也感受到了当年前辈们的艺术精神。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时卫平

 

杨玉贵也感叹道江南的园林太美了,处处都能入画,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江南的园林,用油画的形式来表现,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他一日创作了两幅作品,专心致志地用画笔描摹着眼前的美景。

 

炎炎烈日之下,画家们沉醉在园林的风景之中,也沉溺于创作的世界里。步移景异,每个人看到的园林都不同,他们笔下的园林也不同。夏静常常来到园林,每次进到园林却都会有新的发现,可以和古人、和他们的生活态度对话,在他们的智慧中得到滋养,是她作为画者的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余尚红则关注于亭台楼阁、太湖石还有千姿百态、各种各样的树枝,希望在创作中表现古时与现代生活的交融。

 

许多人眼中的园林是柔情似水的,但陈金柳喜欢观察其中更为坚韧、更为厚重、更有力量、更为扎实的特质,在画园林的过程中,他也希望将园林画的不是那么柔美,而是具有它背后更深层次的审美意义。

 

常州市职业画家陈金柳

 

同样第一次来到园林写生的孙厚庆也感叹道,相比起从前对着园林的照片作画,如今置身于园中,方才画得尽兴。

 

徐州市职业画家孙厚庆

 

钱兆峰画下了沧浪亭门前的山石树木,在他看来园林中最为重要的组成元素——湖石假山也构成了江南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基础。

 

苏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钱兆峰

 

其实,说起江南的创作,我们的先辈用水墨更为得心应手,油画则诞生于西方,一百多年前才传入中国。戴家峰解释道此次以油画的形式来表现江南,尽管是使用源于西方的材料,但画家们要表达的思想、看法以及审美都来源于东方,来源于中国文化这一片土壤。

周建捷也是年少便来苏州求学,后留居于此,发自内心热爱这片土地。他聊到由于历史上几次衣冠南渡,汉文化于江南地区集中、沉淀,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人文荟萃的江南文化。

高阿兵正是第一次来到沧浪亭画油画写生,他感叹着亭台楼阁间曲径通幽,太适合画家静下来进行创作。

土生土长的苏州人对于园林则有满满的回忆,吴小非想起儿时曾在沧浪亭旁学习画画的往事,课余之时他会溜到沧浪亭里玩耍,园林给了他美术启蒙与园林文化的熏陶,如今作为一个艺术家,重回故地,更为深刻地感受到园林对于人的滋养。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老师吴小非

 

看到这里

一定很想知道画家们都画了些什么

此次写生的作品将

于7月15日在苏州美术馆与大家相见

敬请期待!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