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的七夕节 与非遗撞个满怀综合
七夕晚上,在昆曲传习所,年轻人正在体验昆曲。记者 倪黎祥摄
参加沉浸式游园会、买七夕非遗文创、换主题游戏皮肤……
Z世代的七夕节 与非遗撞个满怀
本报记者 一苇
昨天是传统佳节七夕,苏州各地举办了一系列精彩的节日主题活动。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Z世代的年轻人参与,他们穿上汉服参加沉浸式游园会,购买七夕非遗文创,在社交平台上传“七夕打卡照”……玩得不亦乐乎。
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记者也发现,这些生于1995年至2009年之间的、也被称为“网生代”“互联网世代”“二次元世代”的年轻人们,正与古老的非遗激情碰撞,深情相拥。
苏式非遗“轧闹猛” 再现仇英《乞巧图》
灯彩绚烂,为姑苏之夜抹上点点斑斓;丝竹声声,为古典园林更添几许意趣。值此良夜,身着汉服的男男女女穿梭于沧浪亭中,或在戏台旁流连,看太仓民间艺人用皮影戏演绎牛郎织女的故事;或游逛非遗市集,挑选七夕香囊、泥塑娃娃、渭塘珍珠等文创小物;或买来七夕巧果,分而食之……
昨天,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等单位主办的“非一般的展厅”七夕非遗民俗活动走进世界文化遗产沧浪亭,在苏城开启一场七夕奇妙之旅,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活动现场,苏式非遗活动、非遗元素令人应接不暇,参与者中亦不乏Z世代的年轻面孔,恍惚之间,犹如走进了仇英的《乞巧图》中,吴地七夕之风情与风韵一一铺陈开来。
传统节日与非遗相辅相成,由古时传承至今朝,彰显江南文脉源远流长。太仓七夕习俗是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染红指甲、吃巧果和兰花豆等七夕“保留节目”延续至今。相传太仓旧时还建有织女庙、牛郎庙,原织女庙前的银杏树至今尚在。此外,北宋时还有一种七夕前后出售的“网红玩具”——“磨喝乐”,据《岁时广记》所载,“惟苏州最巧,为天下第一”。当天沧浪亭的活动中,既有太仓七夕习俗的再现,又有泥塑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冰复原七夕“磨喝乐”,可谓古风古韵尽显。
传统文化“年轻态” 悄悄走近Z世代
七夕与非遗,这两样被标记为“古老”“传统”的物事,肉眼可见地为越来越多的Z世代所喜爱。他们穿上汉服,隆重其事地庆祝传统佳节,走近非遗,感受非遗、体悟非遗。何以如此呢?
“我感觉到,这些传统文化切切实实地变年轻、变时尚了。”今年21岁的范天昊告诉记者。他正准备前往枫桥景区,参加当晚的沉浸式实景剧本杀。这是枫桥景区在七夕节特别推出的七夕汉服主题系列活动之一,结合枫桥景区的历史人文背景,融入了苏州特色评弹、戏曲演绎、古风市集等元素,沉浸感满满。除剧本杀外,还有汉文化演出、汉服体验及摄影等活动。
25岁的苏州小娘鱼赵蕾则特地穿了一身明制汉服,到狮子林参加七夕古风游园会。她的腰间,别着一个去年七夕在非遗市集上买到的佳人香囊。据她介绍,这款香囊两个为一对,有才子款和佳人款,由苏大艺术学院教师杨文丹的团队设计,以苏绣技法手工绣制。才子款香囊将苏州具代表性的苏州博物馆与吴门四家之一唐寅做了结合,佳人款香囊则呈现苏州评弹元素,才子与佳人,正应和了七夕节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主题。据杨文丹介绍,今年的七夕节,她的团队还结合苏州非遗设计了才子佳人抱枕、花好月圆抱枕等,“才子佳人的抱枕刚摆出来一对样品,就被买走了。”
在实景剧本杀、古风游园会等活动中,七夕这样的传统节日为Z世代的年轻人提供了足够的氛围感和仪式感;而非遗元素、非遗文创,又将传统文化的面目再度刷新,让它们变得年轻、鲜活、可爱、可感,从而赢得更多年轻人的心。
非遗乘风数字化 江南文化向未来
传统节日是促进非遗传承的重要载体。数字化浪潮来袭,苏州非遗在传统节日的加持下,乘势而起,以传播促传承,演绎了一条直击Z世代心灵的“破圈”之路。
记者了解到,今年的七夕节,“QQ飞车”手游携手苏绣非遗传承人姚兰,联合打造了节日限定游戏皮肤“十里红妆”。这款提取传统苏绣盘金绣绣法的游戏皮肤,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游戏用户喜爱。
这并非苏绣与热门手游的首次结合—— 去年七夕,市文广旅局携手腾讯旗下手游“王者荣耀”推出的七夕游戏皮肤“王昭君-乞巧织情”,亦大获好评。该款游戏皮肤由苏绣大师姚建萍参与设计创作,系苏州非遗乘风数字化与大流量平台、激发传统文化年轻活力的一次成功尝试。数字赋能传统文化,有利于持续释放苏绣的文化价值,让苏绣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也能够让年轻人真正参与到文化的保护、共创和发展之中。
跳出传统节日的框架,在更广阔的生活场景中,苏州非遗也已经做好了与互联网、与Z世代深度联系的准备。前不久结束的第十一届苏州文博会上,大禹网络在“文化+科技”展区打造的“桃源胜境”,将该公司最新研发的国风山水田园建设手游“桃源深处有人家”游戏场景搬到了苏州国际博览中心。游戏里的萝萝山文具坊、刺绣坊、糕坊等点位,成了人气十足的现场“打卡点”。三位苏州本土的非遗手艺人现场为观展者演示书法、刺绣,以及糕点制作,力求原汁原味呈现非遗传承,实现“硬核”江南文化输出。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个七夕节,Z世代与“越活越年轻”的苏州非遗撞了个满怀,传统文化在苏城迸发出璀璨的光辉。传统节日,成为集中展示非遗活化成果的一个载体。而在更多、更寻常的日子里,这条苏州非遗的“破圈”之路正被推向更纵深、更具体、更年轻的未来。
来源:姑苏晚报 编辑:古月